融媒山東行走進長島:山東唯一海島縣要做「加減法」

原標題:融媒山東行走進長島:山東唯一海島縣要做「加減法」

長島,這個傳統漁業占重要地位,人口僅5萬多的山東唯一海島縣,正在發生着「脫胎換骨」式的革命。今年4月,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建設實施規劃提出,「將把生態保護作為第一要務」。5月10日,改革開放40周年融媒山東行「7+3」聯盟記者團來到煙臺長島縣,探尋海島生態優先的轉型之路。

融媒山東行走進長島:山東唯一海島縣要做「加減法」

遊客在渡輪上與海鷗互動嬉戲。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戴偉 攝

升級換代的生態考量

「你們很『幸運』,坐的是我們將要改造的最後一批船。」10日下午,見到剛下渡輪的記者團成員,長島縣委一位負責人就開起了玩笑,「下次你們來,恐怕就見不到那艘船啦。」船舶升級換代基於這樣的考慮:遊客來島旅遊,一艘好的遊輪,能給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,而原來往來長島的輪渡,有些已經用了十幾年,無論是外觀還是性能,已經很難跟上發展要求。

除了換船,還在換車。今年3月,20輛新能源車隨船登陸長島,這些零排放、噪音小、能量轉換效率高的新能源車,在降低污染、節約能源、改善空氣質素方面具有巨大優勢。

4c3f6080381ae3bb70c5776b38efc75e

南北長山山體治理工程。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戴偉 攝

保護生態的「加減法」

「人們印象中,長島更多以漁業生產為主,未來會發生什麼變化?」採訪團有記者把心中的疑惑拋給長島縣委書記劉樹軍。「現在,長島面臨着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,我們正在圍繞生態保育、基礎建設、產業升級等方面,着力打造國家旅遊度假區和現代漁業示範區。」劉樹軍說。

長島要爭創全省第一個海洋類國家公園。圍繞這個目標,長島正在做「加減法」。全島展開機動車輛「雙控」:到2020年,完全禁止外來旅遊車輛進島,暫停島內居民新購車輛掛牌,違建拆除、全域新能源替代、近海養殖「騰遷退出」……

加法最核心的任務就是爭創國家公園。在長島東南角的「老虎洞」北部山體修復現場,在「高次團粒客土噴播」技術的助力下,這裏原本光禿禿的山體,已經覆蓋上厚厚的一層土,上面還長出了小樹苗,這是長島正在進行的「南北長山山體治理工程」的一部分。「長島原本的植被覆蓋率非常低,現在已經接近60%,未來將更高。」劉樹軍說。

3c16d90ad8cc6707ab2c61fb3a782d02

長島漁家樂。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戴偉 攝

漁家樂搞起「升級版」

如今長島的不少漁家已經「升級」。在王溝漁家風情園,文澤府邸的漁家樂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高檔,這裏的房間都是仿照賓館式建成的。店主王明珍介紹,每個人包吃包住,價格在300多元到500多元不等。尤其是到了七八月份,遊客經常會爆滿。從去年開業到現在,一年光純利潤就達到30多萬元。

有的漁家樂還特彆強調漁俗文化。在海銘居漁家樂里,店主孫長志是長島漁家號子最後的傳承人,在跟客人聊得高興時,他還會為客人喊上幾句正宗的漁家號子。

齊魯晚報·齊魯壹點記者 王建偉 劉志浩

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,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

本文來源:http://news.ifeng.com/a/20180512/58283113_0.shtml

index-ic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