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透:剖析微信和支付寶在東南亞難以火爆的原因
- Caroline
- |
- 2021-12-10
- |
- 559
- |
- 熱話
原標題:路透:剖析微信和支付寶在東南亞難以火爆的原因
鳳凰網科技訊 據路透社北京時間5月23日報道,越南河內居民Bui Mai Phuong是一名狂熱的網購愛好者,從衣服到智能手機全都在網上購買,但是她卻更青睞用現金完成支付。
圖:新加坡一家商店展示微信和支付寶等支付方式
她是Grab和中國的騰訊等公司希望贏得的數億用戶之一,這些公司都試圖打入東南亞蓬勃發展的互聯網行業。
到2025年,東南亞電商市場規模預計將增至880億美元。然而,當地6億人口中有超過70%的人都沒有銀行賬戶,遠高於全球30%的平均水平。
要說服Phuong這樣的消費者使用移動支付可能十分棘手。
「我從來沒有嘗試過使用移動支付,因為我不知道如何用它,而且它使用起來似乎有點複雜。」這位36歲的越南建築材料供應商經理如此說道。
在中國,移動支付無處不在。消費者可以不帶一分錢先進在北京和上海度過一整天,甚至連一些乞丐也接受移動支付。但在東南亞,仍然是現金為王。
據研究公司IDC的數據,貨到現金支付佔全球電商交易總額的44%,並很可能在未來三年內仍是最流行的支付選項。
「用戶和商家採用非現金支付最大的挑戰是,現金仍然無處不在,易於使用並且成本便宜,」擁有自家數字錢包服務的東南亞網約車公司Grab表示。
在東南亞,移動支付市場仍然很開放,還沒有出現統治性玩家。
印度尼西亞網約車公司Go-Jek的Go-Pay,新加坡Grab的GrabPay,日本消息應用Line的Line Pay,越南M_Service公司的Momo,以及菲律賓Voyager Innovations公司的Paymaya都加入了這場戰爭。遊戲公司雷蛇也已經表示,希望進軍移動支付市場。
阿里巴巴集團控股的電商平台Lazada Group表示,貨到付款對電商業務帶來的成本要高於其他支付選項。
例如,有時客戶手頭沒有足夠的現金,或者暫時不在家,產品就必須送回賣方,增加了物流成本。而移動支付能解決其中的一些問題。
「為了打破消費者使用現金的習慣,Grab正在為無現金支付創造更多的使用場景,從而推動人們更多的使用GrabPay電子錢包,」該公司在一封郵件中說。
移動支付公司們押注,它們可以將自己的平台轉變成「金融超市」,在支付選項的基礎上提供從貸款到保險在內的一切金融服務。
發展緩慢
目前,東南亞用戶對移動支付的使用並不多。據IDC的數據,去年電子錢包僅佔東南亞電商交易總額的9%,到2021年將增至16%,增速並不快。
在越南等國家,「非正規」經濟一直是社會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,許多消費者甚至不願開設銀行賬戶。
一些人是因為想要避稅,或者是像Quang Thi Si所說的那樣,看不到開設銀行賬戶的必要。
48歲的Si是胡志明市附近的一位廢品收購商,她稱自己的業務全靠現金支付。
「有時我需要給家裏的親戚寄錢,這時我經常會通過朋友寄現金,」她說,「我想將來我也不會有銀行賬戶,因為我認為自己並不需要它。」
但Si確實有一部智能手機。根據谷歌和淡馬錫的聯合研究,東南亞90%以上的互聯網接入都是通過移動設備進行的。
即便如此,在以網速慢著稱的菲律賓等國家,網絡連接仍是數字支付需要清除的主要障礙之一。
後來者
這些挑戰可能會對螞蟻金服和騰訊帶來挫折,兩家公司正尋求在中國以外實現增長。
作為支付寶運營商,螞蟻金目前擁有6億用戶,目標是在未來十年內達到20億。該公司近年來加大了對東南亞地區的投資,包括入股泰國金融科技公司Ascend Money等。
不過,其服務眼下很大程度上還局限於中國遊客。
「我們的大多數客戶都來自中國,他們知道我們接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通常會很高興。這也讓他們更願意花錢,」新加坡唐人街一家商店的員工說道。
騰訊計劃首次正式進軍海外支付市場,在馬來西亞拿下了一個電子支付牌照。
IDC研究經理米高·楊(Michael Yeo)稱,這兩家中國玩家「來的有點晚」。
「等到他們推出本地版服務時,當地的玩家可能已經建立顯著的優勢,」他說。(編譯/揚帆)
本文來源:http://tech.ifeng.com/a/20180524/45001762_0.s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