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效ADHD藥物治療 免兒童表現如過山車

家長對兒童專注力不足 / 過度活躍症 ( 簡稱 ADHD ) 的關注度提升,但是否孩子做事不專注 、注意力不集中 、經常「 郁身郁勢 」、性格衝動,就等於患有ADHD ? 當然不是如此簡單!兒童的 行為問題成因眾多,如有懷疑,應由醫生進行詳細評估確定,了解真正成因,才能度身制訂有效治療方案。

家長或擔心確診後需要服藥,有機會影響孩子發育,故避免求診,有些以網上偏方嘗試改善兒子的「 問題 」,拖延數年仍無效,方肯求診,結果白白錯過小朋友治療的黃金時期, 而症狀卻使小朋友遇上許多挫折,影響自信心。臨床研究顯示,結合ADHD藥物與行為治療,才是徹底治病之道。

長效ADHD藥物治療 免兒童表現如過山車

從醫者角度看,家長的擔心和抗拒不無道理,傳統一線藥物的釋放系統難以掌握,一般小朋友需要服2-3次,令血液中的藥物濃度時高時低,不但令其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隨 藥物濃度的變化而受牽引,更會因而產生不適,如作嘔、食慾不佳。

因此,現時不少家長會選用長效藥物,其藥效緩緩釋出,效力可長達10至12小時,日服 一次不但方便,身體亦有較長時間慢慢 吸收,提高藥效穩定性,小朋友自然能持續專注於課堂學習,甚至課後的學習及社交活動,同時減少出現因藥物劑量在體內「上上落落」所帶來的反應。

開展ADHD藥物治療後,家長應堅持讓子女完整服食醫生建議的療程,不應在假期時自行停藥,以免藥效反覆不定。而且,家長們應明白,兒童學習不局限於課堂之上,若於假期時藥, 他們就會因缺乏藥物的輔助而破壞在服藥期間建立的良好生活秩序、社交生活、家庭關係 等,長遠對孩子的個人發展有更大影響。

特約資訊: 資料由精神科專科傅子健醫生提供

#注意力不集中#ADHD治療#ADHD藥物
index-ic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