痔瘡病徵+痔瘡原因你要知 藥物控制話咁易
痔瘡在香港是常見的病症,但不少人因羞於求醫,甚至因尷尬而聲稱自己沒有痔瘡,而不尋求解決方法,有時候會延誤病情,導致病情更加嚴重,例如因痔瘡長期流血而引致嚴重貧血。本文將會詳細介紹痔瘡的病徵及痔瘡原因,即使受到痔瘡困擾,也可以先用藥物控制,而不是任由痔瘡肆虐。
痔瘡病徵多以肛門附近出現,當你出現以下痔瘡病徵,很可能是痔瘡了。
1)排便時,發現大便有鮮紅色的血,抹屁股時會發現紙巾有血液。
2)肛門處有腫大異物感,排便時會有磨擦感覺。
3)肚門處疼痛、搔癢感、灼熱感等異樣感,使人坐立不安。
4)排便時,可能有塊狀物從肛門脫出。這是痔瘡常見的病徵,如有出現一種甚至多種病徵,痔瘡很有可能找上你了。

患上痔瘡的原因,主要是因為肛門襯墊與下方肌肉層的連接組織薄弱,如果經常便秘,就會產生壓力及腫脹,會導致充血血管及肌肉纖維撕裂,或讓肛門襯墊偏離正常位置,從而引起痔瘡。
以下是高危一族長期的不良習慣,導致痔瘡成形的原因,如不想患上痔瘡,必須留意這些痔瘡原因及盡量改善。
1)久坐、久站人士,盡量1-2小時之間站起來或坐下來休息,讓下半身的血液更流通,減少肛門壓力。
2)纖維及水份不足,導致便秘及腹瀉的排便,增加撕裂肛門肌肉纖維機會。
3)熬夜、作息不正常
4)愛吃辛辣食物,導致肛門經常受刺激。
5)孕婦,因為子宮變大,讓直腸和肛門受到壓迫使下肢靜脈無法回流而發生痔瘡。
6)年齡增長,直腸支撐結構退化、或家族痔瘡遺傳。

知道痔瘡的病徵及原因後,也需知道痔瘡的級別,以判斷自己的痔瘡的嚴重程度。痔瘡分四個級別,各個級別的處理手法也不同。
第一級:肛管內壁腫大,排便時可能出現少量出血及分泌物,會有搔癢感與痛楚。
第二級:除出血外,排便時痔瘡會脫出肛門(脫垂),其後會自動縮回。
第三級:與第二級類似,但痔瘡持續增大,排便脫出肛門後,必須用手將其推回肛門,痛楚和出血量加倍。
第四級:痔瘡長時間脫出,且無法用手推回,肛門甚至有血塊,造成嚴重腫脹和痛楚。第一至二級的痔瘡,可以使用藥物控制,例如使用英國諾華痔瘡膏Rowatanal Cream,它由英國Rowa大藥廠出品,產地來自愛爾蘭,完全不含類固醇、防腐劑和礦物油。

而它有雙重收縮痔瘡功效,含有 Bismuth Subgallate 及 Zinc Oxide,有效止血及收縮痔瘡,另外亦有一種有效且安全的吸收劑Calcium Carbonate,可在皮膚上形成塗層,幫助保持水分,避免乾裂;亦有薄荷 另一好處是含薄荷 Menthol 成分,給予患處清涼感覺,即時舒緩內痔或外痔引起的痛楚、痕癢及灼熱感。
患者只需每日早、晚及排便後,將藥膏輕敷於患處,直至病情受控制為止就可,為期大概三個月內。如果痔瘡嚴重程度是第一或第二級,絕對可以依靠痔瘡膏治療,但如果情況嚴重超過第三級程度,藥物效果會變低,建議不要害怕尷尬,盡快求醫。
#痔瘡病徵#痔瘡原因#痔瘡#痔瘡膏治療